2011年全香港中學生『生死教育』徵文比賽 作品一覽
登記編號: 50127
參賽者編號: 468
級別: 中五
參賽者: 何詠雯
就讀學校: 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
香港人的愛.情
風笛手徐徐奏起曲調,伴隨著他們回家,回家了,雖然晚了一點點。
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三日,發生了香港旅行團在菲律賓被挾持,最後導致八名港人喪生的事件。那天晚上,電視直播著警察營救香港人質的過程,誰都沒有想過眼前像電影般的情節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更沒有想過會發生在香港人-我們的同胞身上。
旅遊巴車窗上留下的子彈孔,燙下了悲痛、淒愴的烙印。它們記錄的不僅是那十二個小時的折磨,更是往後無數日子的痛楚,不僅是在車上的無辜遊客,更是全香港的市民,情緒都曾有悸動。
我還記得那夜,我無法入睡,我想像自己如果身處在那輛旅遊巴上,最初會是如何的不安,及後聽到步槍掃射的聲音,會是如何的驚恐,最後看到親人在眼前被殺,會是如何的絕望。挾持事件發生的那段日子,全城都像是被困在陰霾中走不出來。經過數個輾轉難眠的晚上,我感受的竟然改變了,我感受到人間有愛,真摰的愛和情都存在著。事情過去了,傷痛還未褪色,但原來,愛與情也是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你們和我們。
在今次慘劇中,不論是領隊全程的不畏懼,又或是梁爸爸捨身救妻,背後都有著「愛」和「情」。而在事件發生後,我們每個人都身同感受,感覺到切膚之痛,對同是香港人有著真摰的感情,因此各界都紛紛伸出緩手。例如東華三院設立教育基金,資助事件中失去親人的學童未來學業上的需要、港鐵提供教育及醫療協助、大眾市民在網上留言鼓勵、親身到靈堂悼念、不同政黨為菲律賓警察的失當作出相同的訴求……這一切一切都印證著港人的愛,縱然是互不認識,愛仍將我們連繫於一起。誰說香港人是無情、是冷血、是不團結的呢?
傷痛確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消失的,受傷家屬的心情當然更是沒有平伏下來。死亡,是虛無縹緲,是脫離世俗,還是消聲匿跡?我們都不明瞭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但卻能清楚感受到離別之痛。挾持事件發生後三天,接載馬尼拉人質事件其中八名生還團友及八名遇害人質遺體的香港特區政府包機抵達香港國際機場。風笛手在機場停機坪上徐徐奏起哀歌,親友們再次看到他們一生中的摰愛,可惜此刻已是陰陽相隔。傷心欲絕的家人都哭得淚流滿面,我想,「斷腸」就是這個意思了。而未懂人事的小孩也許不知親人已離去,只懂得揮手說再見,卻不知這一別,已不會「再見」了,實是叫人心酸。
「天地不仁,人間有情」,雖然這次慘劇帶來了傷痛,但也彰顯了他們對親人崇高的愛和情,我想,在天堂上的他們一定能感受到親人、全香港市民的真情。這件事更讓我們看得更透徹,原來愛與情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也許只是我們既太重視物質的生活,又不習慣退後一步,以一個知足感恩的心去感受周遭人情世故而把這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已。我們或許對「死亡」二字感到不知所措,但其實,死亡在愛和情面前並不可怕,有了互相牽絆的愛,我們還需畏懼什麼呢?然而人如果只是「患難才見真情」,甚至「患難也不見真情」,平常更「家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這不是一個沒有投入去愛別人、沒有意義的生命嗎?
古羅馬帝國有一位名叫塞涅卡的哲學家說:「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容。」我想,在悲劇中不幸遇難的港人雖然生命短暫,但價值一定不低了,因為他們懂得愛別人,也被愛著,被至少七百萬人愛著。
著名小說「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 with Morrie) 中的主角莫里(Morrie)在垂死時也曾說過「只要我們彼此相愛,並記得我們有過愛的感覺,我們就雖死猶存,你所曾激起的愛意,都仍留存於世,所有的記憶都還在。」雖然事件過去已有一年,但易地而處,試問又有誰能遺忘一夜之間失去了認識了一個月、一年,甚至是從出生就伴著我們成長的人的痛切感受呢?但同樣,他們的愛藉著在世的人在世間延續,他們曾經彼此關愛相愛的感覺、所有的記憶不是都還留存在世嗎?事件中的犠牲者為他們的家人、朋友、全香港的人帶來了離別之痛,但他們的愛卻是不能忘記,卻是繾綣不散,卻是永不止息!
風笛手停止了奏樂,他們回家了,回家了,雖然晚了一點兒,但歡迎回來!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秦觀
風笛手徐徐奏起曲調,伴隨著他們回家,回家了,雖然晚了一點點。
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三日,發生了香港旅行團在菲律賓被挾持,最後導致八名港人喪生的事件。那天晚上,電視直播著警察營救香港人質的過程,誰都沒有想過眼前像電影般的情節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更沒有想過會發生在香港人-我們的同胞身上。
旅遊巴車窗上留下的子彈孔,燙下了悲痛、淒愴的烙印。它們記錄的不僅是那十二個小時的折磨,更是往後無數日子的痛楚,不僅是在車上的無辜遊客,更是全香港的市民,情緒都曾有悸動。
我還記得那夜,我無法入睡,我想像自己如果身處在那輛旅遊巴上,最初會是如何的不安,及後聽到步槍掃射的聲音,會是如何的驚恐,最後看到親人在眼前被殺,會是如何的絕望。挾持事件發生的那段日子,全城都像是被困在陰霾中走不出來。經過數個輾轉難眠的晚上,我感受的竟然改變了,我感受到人間有愛,真摰的愛和情都存在著。事情過去了,傷痛還未褪色,但原來,愛與情也是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你們和我們。
在今次慘劇中,不論是領隊全程的不畏懼,又或是梁爸爸捨身救妻,背後都有著「愛」和「情」。而在事件發生後,我們每個人都身同感受,感覺到切膚之痛,對同是香港人有著真摰的感情,因此各界都紛紛伸出緩手。例如東華三院設立教育基金,資助事件中失去親人的學童未來學業上的需要、港鐵提供教育及醫療協助、大眾市民在網上留言鼓勵、親身到靈堂悼念、不同政黨為菲律賓警察的失當作出相同的訴求……這一切一切都印證著港人的愛,縱然是互不認識,愛仍將我們連繫於一起。誰說香港人是無情、是冷血、是不團結的呢?
傷痛確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消失的,受傷家屬的心情當然更是沒有平伏下來。死亡,是虛無縹緲,是脫離世俗,還是消聲匿跡?我們都不明瞭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但卻能清楚感受到離別之痛。挾持事件發生後三天,接載馬尼拉人質事件其中八名生還團友及八名遇害人質遺體的香港特區政府包機抵達香港國際機場。風笛手在機場停機坪上徐徐奏起哀歌,親友們再次看到他們一生中的摰愛,可惜此刻已是陰陽相隔。傷心欲絕的家人都哭得淚流滿面,我想,「斷腸」就是這個意思了。而未懂人事的小孩也許不知親人已離去,只懂得揮手說再見,卻不知這一別,已不會「再見」了,實是叫人心酸。
「天地不仁,人間有情」,雖然這次慘劇帶來了傷痛,但也彰顯了他們對親人崇高的愛和情,我想,在天堂上的他們一定能感受到親人、全香港市民的真情。這件事更讓我們看得更透徹,原來愛與情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也許只是我們既太重視物質的生活,又不習慣退後一步,以一個知足感恩的心去感受周遭人情世故而把這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已。我們或許對「死亡」二字感到不知所措,但其實,死亡在愛和情面前並不可怕,有了互相牽絆的愛,我們還需畏懼什麼呢?然而人如果只是「患難才見真情」,甚至「患難也不見真情」,平常更「家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這不是一個沒有投入去愛別人、沒有意義的生命嗎?
古羅馬帝國有一位名叫塞涅卡的哲學家說:「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容。」我想,在悲劇中不幸遇難的港人雖然生命短暫,但價值一定不低了,因為他們懂得愛別人,也被愛著,被至少七百萬人愛著。
著名小說「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 with Morrie) 中的主角莫里(Morrie)在垂死時也曾說過「只要我們彼此相愛,並記得我們有過愛的感覺,我們就雖死猶存,你所曾激起的愛意,都仍留存於世,所有的記憶都還在。」雖然事件過去已有一年,但易地而處,試問又有誰能遺忘一夜之間失去了認識了一個月、一年,甚至是從出生就伴著我們成長的人的痛切感受呢?但同樣,他們的愛藉著在世的人在世間延續,他們曾經彼此關愛相愛的感覺、所有的記憶不是都還留存在世嗎?事件中的犠牲者為他們的家人、朋友、全香港的人帶來了離別之痛,但他們的愛卻是不能忘記,卻是繾綣不散,卻是永不止息!
風笛手停止了奏樂,他們回家了,回家了,雖然晚了一點兒,但歡迎回來!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