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香港中學生『生死教育』徵文比賽 作品一覽
登記編號: 30055
參賽者編號: 451
級別: 中三
參賽者: 張頌恩
就讀學校: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死」一詞從來都是可怕的,誰也不知道它何時會來就像小偷一樣來臨;誰也不希望會面對和接觸它。這世上誰也不能阻止它發生。就像種種的天災人禍一樣,沒有人能準備得及;沒有人能控制;更沒有人想經歷這一切不幸的遭遇。
我是個幸運的小朋友,面對死亡的經歷不多。親友也健在,唯獨爺爺在我還沒來到這個世界之先已離去。及後離世的外曾祖母,因長期住於元朗的老人護理中心,接觸及往並不多,而且她去世時我年紀還小。與她的往事印象亦不深,故未能深深的體會得到生離死別之痛……
我們不竟是人,是擁有血肉之軀,有生命,有情感者。有一次我與媽媽到一所護養院作探訪的經驗中,我經過一間又一間的病房,不少親人在面對家人即將面臨離世参情況下,不是抱頭痛哭,便是以淚洗面;有些人沉默寡言,愁眉心鎖地凝望著那位快將離世的長者。當時的我也開始體會到這種悲哀沉痛而且乃非筆墨可以形容的。
記得婆婆家中的小貓「傻豹」離世時,在動物診所的一刻,我也在場。當護士叫我們到病房看「傻豹」的最後一面時。我看見牠用僅存的一點力去吸一口氣,藉牠的眼神我想起了以前的回憶,彷彿也感受到牠要對我們說最後一句話。婆婆,媽媽和舅父的眼淚也湧出來了。最後,牠那瘦小的身軀可持續的呼吸起伏愈來愈輕,輕得毫無重量……可想而知,親人的離世是有多難過。一只動物的小生命也令人捨不得,何況是感情深厚的親人或朋友?對於那些悲痛至極的人而言,一切安慰的說話都未能足夠,也不能作修復之用。如羅馬書:「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以發自內心的淚水傳遞愛和關懷是最好不過的。莎士比亞也曾說話「悲哀同擔,負擔減半。」
面對死亡的問題,各人都抱有不同的態度,數月前得知我爸媽的一位好朋友;他的太太因為發生了意外,昏迷了好幾個月。早前經過醫生的搶救,終於被定為不能救治。那位叔叔一時接受不了,還確信太太仍能生存,好像失去了理智一的四處奔跑尋找各種醫治方法,望妻子能甦醒過來。雖這是表達愛妻的一種自然反應但總要積極面對!「死亡是時光的最後一章;卻是永恆的第一章」
又如藝人廖啟智先生的例子,他的小兒子天生患癌,一同走過一段短暫的時間便離世了。家人對小兒子的愛和掛念相信到了現在也從未終斷。他們也經常到處帶著這段經歷,勇敢地向他人分享作好見證,希望其他人也能好好面對死亡和珍惜眼前人。
類似的例子也有教會中的一位天生雙目失明的小女孩。一出生就像被定了死刑一樣,家人也為此有很大的打擊。她的母親也曾問上帝為何要這樣對待一個小型子,令她受苦?但最後也接受了事實。小女孩的家人雖然知道她的是不治之症而且日後的路會更難走,但也不離不棄,無微不至的照顧她。
廣為人知的魯迅在逝世前的一個半月也作了篇奇文 ─ 死。以幽默和具哲學性,智者風采的手法描寫他最後的遺言和想法。在人生極點處說人生,帶有更多徹悟和決斷。從文字,可感受到他對死亡的疑問和顧慮,但同時也抱著欣然接受的態度去面對。
聖經中於哥林多前書14章13節可見:「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很多時候在婚禮的當中也經常聽到哥林多前書13章的「愛的真諦」為男女相方的諾言誓盟。當中提到「愛曷永不止息」。在宗教層面,我們相信主耶穌基督降世為人,行傳福音,最後為我們釘十字架死去,降至陰間,第三天從死復活升天。「神愛世人甚至將庥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上帝把祂心愛的兒子賜給人們,讓我們得著救恩。這無私無比的愛可算是「愛是不止息」的最佳證明!「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一4:19〉;聖經告訴我們「天地都會廢去,但神的話,神答應你的事,永遠都不會廢去。」祂答應我們的愛是永遠的是無盡的。不論我們是個怎樣的人,祂完完全全的接納我們,用愛包容我們所缺乏的……
「死」是否離別之乃因人而異。只在於你如何面對死亡。而「愛」卻是唯一能突破,超越死亡的界限。像鮭魚一樣,逆流而上,最終筋疲力盡而死,目的只為了繁衍下一代,卻顯無窮大愛。
珍惜身邊的人,於他們還在世時好好愛護。積極面對死亡,好好為過世的人活下去,緊記美好的回憶,才是對離世人永恆的一份「愛」。
我是個幸運的小朋友,面對死亡的經歷不多。親友也健在,唯獨爺爺在我還沒來到這個世界之先已離去。及後離世的外曾祖母,因長期住於元朗的老人護理中心,接觸及往並不多,而且她去世時我年紀還小。與她的往事印象亦不深,故未能深深的體會得到生離死別之痛……
我們不竟是人,是擁有血肉之軀,有生命,有情感者。有一次我與媽媽到一所護養院作探訪的經驗中,我經過一間又一間的病房,不少親人在面對家人即將面臨離世参情況下,不是抱頭痛哭,便是以淚洗面;有些人沉默寡言,愁眉心鎖地凝望著那位快將離世的長者。當時的我也開始體會到這種悲哀沉痛而且乃非筆墨可以形容的。
記得婆婆家中的小貓「傻豹」離世時,在動物診所的一刻,我也在場。當護士叫我們到病房看「傻豹」的最後一面時。我看見牠用僅存的一點力去吸一口氣,藉牠的眼神我想起了以前的回憶,彷彿也感受到牠要對我們說最後一句話。婆婆,媽媽和舅父的眼淚也湧出來了。最後,牠那瘦小的身軀可持續的呼吸起伏愈來愈輕,輕得毫無重量……可想而知,親人的離世是有多難過。一只動物的小生命也令人捨不得,何況是感情深厚的親人或朋友?對於那些悲痛至極的人而言,一切安慰的說話都未能足夠,也不能作修復之用。如羅馬書:「與哀哭的人要同哭。」以發自內心的淚水傳遞愛和關懷是最好不過的。莎士比亞也曾說話「悲哀同擔,負擔減半。」
面對死亡的問題,各人都抱有不同的態度,數月前得知我爸媽的一位好朋友;他的太太因為發生了意外,昏迷了好幾個月。早前經過醫生的搶救,終於被定為不能救治。那位叔叔一時接受不了,還確信太太仍能生存,好像失去了理智一的四處奔跑尋找各種醫治方法,望妻子能甦醒過來。雖這是表達愛妻的一種自然反應但總要積極面對!「死亡是時光的最後一章;卻是永恆的第一章」
又如藝人廖啟智先生的例子,他的小兒子天生患癌,一同走過一段短暫的時間便離世了。家人對小兒子的愛和掛念相信到了現在也從未終斷。他們也經常到處帶著這段經歷,勇敢地向他人分享作好見證,希望其他人也能好好面對死亡和珍惜眼前人。
類似的例子也有教會中的一位天生雙目失明的小女孩。一出生就像被定了死刑一樣,家人也為此有很大的打擊。她的母親也曾問上帝為何要這樣對待一個小型子,令她受苦?但最後也接受了事實。小女孩的家人雖然知道她的是不治之症而且日後的路會更難走,但也不離不棄,無微不至的照顧她。
廣為人知的魯迅在逝世前的一個半月也作了篇奇文 ─ 死。以幽默和具哲學性,智者風采的手法描寫他最後的遺言和想法。在人生極點處說人生,帶有更多徹悟和決斷。從文字,可感受到他對死亡的疑問和顧慮,但同時也抱著欣然接受的態度去面對。
聖經中於哥林多前書14章13節可見:「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很多時候在婚禮的當中也經常聽到哥林多前書13章的「愛的真諦」為男女相方的諾言誓盟。當中提到「愛曷永不止息」。在宗教層面,我們相信主耶穌基督降世為人,行傳福音,最後為我們釘十字架死去,降至陰間,第三天從死復活升天。「神愛世人甚至將庥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上帝把祂心愛的兒子賜給人們,讓我們得著救恩。這無私無比的愛可算是「愛是不止息」的最佳證明!「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一4:19〉;聖經告訴我們「天地都會廢去,但神的話,神答應你的事,永遠都不會廢去。」祂答應我們的愛是永遠的是無盡的。不論我們是個怎樣的人,祂完完全全的接納我們,用愛包容我們所缺乏的……
「死」是否離別之乃因人而異。只在於你如何面對死亡。而「愛」卻是唯一能突破,超越死亡的界限。像鮭魚一樣,逆流而上,最終筋疲力盡而死,目的只為了繁衍下一代,卻顯無窮大愛。
珍惜身邊的人,於他們還在世時好好愛護。積極面對死亡,好好為過世的人活下去,緊記美好的回憶,才是對離世人永恆的一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