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香港中學生『生死教育』徵文比賽 作品一覽
登記編號: 60014
參賽者編號: 147
級別: 中六
參賽者: 鄧惠瑩
就讀學校: 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
他不懂帶兵打仗,也不會指揮若定如諸葛亮,但他是最神勇的將軍,每天帶領精銳的鵝軍為家人的衣食奔馳;他不明白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何物,但他是最慈祥的智者,用微笑應對一切難題;他不能如李白般邀得明月共飲,對影成三人,但他是最情真意切的詩人,為我展現一片美麗的山河……他是──我的外祖父。
我的外祖父只是一個在鄉村以種菜、飼養家禽為生的小農民。他懂的,就只是盡量為家人提供衣食,孩子們上學的機會和春節時的新棉襖。媽媽小時上學,家裏經常交不出兩塊錢的學費,外公就拿著新收的穀,到市集上賣了錢拿去交學費,也不希望看見自家孩子因為不能上學而露出失望的眼神。到了米缸中沒米時,再厚著臉皮去問李家賒,陳家借。
幼稚園畢業以後,我隨父母到香港讀書。每當我們放假回去探望外公,他總是從平日最寶貝的鵝群中抽出最肥美的一隻,親自下廚,為我們呈上一頓豐盛的鵝宴。那是我最珍而重之的人間美味。
在我心中,高瘦的外公是個永遠不倒的巨人。他能夠一下子挑起家庭的重擔,而肩頭,從來沒有瑟縮之意。
當噩耗從電話線竄伏前來的那一晚,我才意識到,巨人真的倒下了,並且永遠不再起來。
那一夜,月色很淡,淡得只有被愁雲掩蓋下去,才不致讓人窺見她慘澹的影兒。我知道,那是因為映照在鄉下外公屋前的月兒的緣故。夏蟲,也因而沉默。空室中,只有一絲一縷的抽泣聲在空氣的流淌中迴盪。那是我們都禁止不住悲傷的緣故。
我枕著雙臂,任由眼中的水珠跌淌而下,滑過肌膚,再隱沒在綿質的花海中。回想起外公屋前的小橋和流水,就用竹架子在水中圍了兩個大圈,養著許多鵝兒,伴隨著「哦哦」之聲,在水中劃出一條條的航道,一片片的水波。對岸是一片千層樹林,而又隱隱透出稀微晨光。外公就在那竹架子之前,微微笑著,彎著眼眸,向著樹蔭走去。沒有道別,沒有揮手,外公就如此,消失在我視線的拐角處。
我開始有點惱恨,上天的不公,自行帶走外公,沒有留下一句交代的說話。你要我,從何處尋回外公?茫茫人海中,你我獨有此相遇的緣份,而「死亡」,不知從哪裏伸延出來,硬生生的砍斷了我們的緣份情結,殺得我一個措手不及,無情得令人髮指。
從來生離死別,最教人斷腸。生只是暫別,而死則是永別。受死的,是逝者;受苦的,卻是活著的人。
與外公已成訣別,不可能再嘗得他親自主理的鵝宴,不能再目睹他的微笑, 不能再與他實實在在的擁抱……這一切的缺失,都是我的痛苦之源。但外公,卻從此得著更多──他得以擺脫病魔的糾纏,得以卸下家庭的擔子,得以完成人生的旅程……沒有比這些更值得令人高興。我相信,那也是他所能預知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再恨誰。外公在安祥、寧靜中離去,就如那鄉村的畫意,而非仇恨,滿佈著陰謀論的惡意。
然而,悲傷不會一下子散去,就如我不能驅走心中被撕扯的疼痛一樣,它始終為我帶來不可忽略的痛楚。從那以後,每當我想起外公,心臟處總有點輕輕受壓的不適感,若有似無。
死亡已經成為人生的必經階段,我知道,這是我們要學會承受的。在此以前,外公擁有過千千萬萬個愛人的經歷,也被我們深深的愛過。
如露水在蒸發以前,也感受過陽光的溫暖;青煙在飛散之初,也曾與楊柳輕吻……外公帶給我們的滋養、愛護,將比他的離去更值得令人懷念,藏於心底,直至最後一輪落日消逝。
我的外祖父只是一個在鄉村以種菜、飼養家禽為生的小農民。他懂的,就只是盡量為家人提供衣食,孩子們上學的機會和春節時的新棉襖。媽媽小時上學,家裏經常交不出兩塊錢的學費,外公就拿著新收的穀,到市集上賣了錢拿去交學費,也不希望看見自家孩子因為不能上學而露出失望的眼神。到了米缸中沒米時,再厚著臉皮去問李家賒,陳家借。
幼稚園畢業以後,我隨父母到香港讀書。每當我們放假回去探望外公,他總是從平日最寶貝的鵝群中抽出最肥美的一隻,親自下廚,為我們呈上一頓豐盛的鵝宴。那是我最珍而重之的人間美味。
在我心中,高瘦的外公是個永遠不倒的巨人。他能夠一下子挑起家庭的重擔,而肩頭,從來沒有瑟縮之意。
當噩耗從電話線竄伏前來的那一晚,我才意識到,巨人真的倒下了,並且永遠不再起來。
那一夜,月色很淡,淡得只有被愁雲掩蓋下去,才不致讓人窺見她慘澹的影兒。我知道,那是因為映照在鄉下外公屋前的月兒的緣故。夏蟲,也因而沉默。空室中,只有一絲一縷的抽泣聲在空氣的流淌中迴盪。那是我們都禁止不住悲傷的緣故。
我枕著雙臂,任由眼中的水珠跌淌而下,滑過肌膚,再隱沒在綿質的花海中。回想起外公屋前的小橋和流水,就用竹架子在水中圍了兩個大圈,養著許多鵝兒,伴隨著「哦哦」之聲,在水中劃出一條條的航道,一片片的水波。對岸是一片千層樹林,而又隱隱透出稀微晨光。外公就在那竹架子之前,微微笑著,彎著眼眸,向著樹蔭走去。沒有道別,沒有揮手,外公就如此,消失在我視線的拐角處。
我開始有點惱恨,上天的不公,自行帶走外公,沒有留下一句交代的說話。你要我,從何處尋回外公?茫茫人海中,你我獨有此相遇的緣份,而「死亡」,不知從哪裏伸延出來,硬生生的砍斷了我們的緣份情結,殺得我一個措手不及,無情得令人髮指。
從來生離死別,最教人斷腸。生只是暫別,而死則是永別。受死的,是逝者;受苦的,卻是活著的人。
與外公已成訣別,不可能再嘗得他親自主理的鵝宴,不能再目睹他的微笑, 不能再與他實實在在的擁抱……這一切的缺失,都是我的痛苦之源。但外公,卻從此得著更多──他得以擺脫病魔的糾纏,得以卸下家庭的擔子,得以完成人生的旅程……沒有比這些更值得令人高興。我相信,那也是他所能預知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再恨誰。外公在安祥、寧靜中離去,就如那鄉村的畫意,而非仇恨,滿佈著陰謀論的惡意。
然而,悲傷不會一下子散去,就如我不能驅走心中被撕扯的疼痛一樣,它始終為我帶來不可忽略的痛楚。從那以後,每當我想起外公,心臟處總有點輕輕受壓的不適感,若有似無。
死亡已經成為人生的必經階段,我知道,這是我們要學會承受的。在此以前,外公擁有過千千萬萬個愛人的經歷,也被我們深深的愛過。
如露水在蒸發以前,也感受過陽光的溫暖;青煙在飛散之初,也曾與楊柳輕吻……外公帶給我們的滋養、愛護,將比他的離去更值得令人懷念,藏於心底,直至最後一輪落日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