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香港中學生『生死教育』徵文比賽 作品一覽
登記編號: 20047
參賽者編號: 322
級別: 中二
參賽者: 鄧明懿
就讀學校: 拔萃女書院
《像小孩一樣看》
「我少時總是要激怒母親,又不聽話……知道要孝順時已經太遲了。」
「為什麼你要離開我?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是我?」
這些是大人面對死亡時會說的話吧。
「我的外婆非常非常疼愛我。外婆會買涼粉給我吃。我們一起乘坐小巴。她會看着姐姐和我在屋邨後面小山坡的草地上奔跑,那裡的金屬滑梯在烈日下會很燙……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再見到外婆,她去了好遠好遠的地方。但我和外婆一起時,真的很開心。」
這是一個小孩面對死亡時會說的話。
也是我的故事。
我在別人眼中,是個不幸的人;但我卻認為自己非常幸運。不幸的是︰我出生時,祖父母都不在世,而外公外婆也相繼在我讀高小前離世;但我認為幸運的是,我從小到大都與我的外婆一起生活,雖然連十年也不到,卻確實有太多美好的回憶。而且我很感激,我的外婆很疼愛我,雖然我從未懂得表達我對她的愛。到現在想起,我仍有零碎但清晰的片段浮現在腦海︰外婆和我到街市買我一對翻版「天線得得B」膠拖鞋,我們坐在樹蔭邊的石椅乘涼,我們收集買報紙送的紙巾,我們去茶餐廳吃新鮮出爐的菠蘿包,我們……
但在她死後,悲傷卻似乎不太滲透我的心……儘管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再見到外婆,我知道她將會永遠離開我。我理解死亡的定義,但我從未大哭,或許是因為我曾目睹外公的離開,或許是因為我年紀還小,只記得母親每天都哭成淚人。
到現在,事隔數年,我反而認為自己比以前更難面對死亡。他們真的去了別的地方?他們仍舊照料我愛我嗎?是否因為小孩的思想比較簡單,會相信親人只是去了更好的地方;而成年人就經歷過更多,了解自己失去的是什麼?
有人說︰「人對死亡感到悲哀,是因為自己的遺憾,而不是對離世人士的損失。」這問題我小時候也想過。就像一個知道自己患上絕症的人,他感到絕望是因為他生命的時間所剩無幾,不能追尋自己的夢;而不是他可以陪伴別人的時間所剩無幾,不能去追尋他們的夢。難道為死亡而覺得悲哀是自私的?我們對人說安慰的話,說死去的親友會在別的地方生活,會仍然看護我們,愛我們。難道這又只是自私的表現,還是像人的信仰一樣,只是用來解釋我們不能解釋的事,作心靈上的自我安慰?
因此,我們看待死亡,要像小孩一樣看。不管誰為誰而痛哭,誰為誰而感到悲痛;只牢記那些幸福的回憶,放在心底。這樣對我來說,他們始終會在我的心裡陪伴我。
「我少時總是要激怒母親,又不聽話……知道要孝順時已經太遲了。」
「為什麼你要離開我?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是我?」
這些是大人面對死亡時會說的話吧。
「我的外婆非常非常疼愛我。外婆會買涼粉給我吃。我們一起乘坐小巴。她會看着姐姐和我在屋邨後面小山坡的草地上奔跑,那裡的金屬滑梯在烈日下會很燙……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再見到外婆,她去了好遠好遠的地方。但我和外婆一起時,真的很開心。」
這是一個小孩面對死亡時會說的話。
也是我的故事。
我在別人眼中,是個不幸的人;但我卻認為自己非常幸運。不幸的是︰我出生時,祖父母都不在世,而外公外婆也相繼在我讀高小前離世;但我認為幸運的是,我從小到大都與我的外婆一起生活,雖然連十年也不到,卻確實有太多美好的回憶。而且我很感激,我的外婆很疼愛我,雖然我從未懂得表達我對她的愛。到現在想起,我仍有零碎但清晰的片段浮現在腦海︰外婆和我到街市買我一對翻版「天線得得B」膠拖鞋,我們坐在樹蔭邊的石椅乘涼,我們收集買報紙送的紙巾,我們去茶餐廳吃新鮮出爐的菠蘿包,我們……
但在她死後,悲傷卻似乎不太滲透我的心……儘管我知道我永遠不會再見到外婆,我知道她將會永遠離開我。我理解死亡的定義,但我從未大哭,或許是因為我曾目睹外公的離開,或許是因為我年紀還小,只記得母親每天都哭成淚人。
到現在,事隔數年,我反而認為自己比以前更難面對死亡。他們真的去了別的地方?他們仍舊照料我愛我嗎?是否因為小孩的思想比較簡單,會相信親人只是去了更好的地方;而成年人就經歷過更多,了解自己失去的是什麼?
有人說︰「人對死亡感到悲哀,是因為自己的遺憾,而不是對離世人士的損失。」這問題我小時候也想過。就像一個知道自己患上絕症的人,他感到絕望是因為他生命的時間所剩無幾,不能追尋自己的夢;而不是他可以陪伴別人的時間所剩無幾,不能去追尋他們的夢。難道為死亡而覺得悲哀是自私的?我們對人說安慰的話,說死去的親友會在別的地方生活,會仍然看護我們,愛我們。難道這又只是自私的表現,還是像人的信仰一樣,只是用來解釋我們不能解釋的事,作心靈上的自我安慰?
因此,我們看待死亡,要像小孩一樣看。不管誰為誰而痛哭,誰為誰而感到悲痛;只牢記那些幸福的回憶,放在心底。這樣對我來說,他們始終會在我的心裡陪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