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香港中學生『生死教育』徵文比賽 作品一覽
登記編號: 40008
參賽者編號: 12
級別: 中四
參賽者: 陶倩茹
就讀學校: 屯門天主教中學
離開也有情
記憶中他離開的地方是一片灰白的,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翳悶的味道。經過醫院的過道,永遠都靜悄悄的,那時我常常會想︰會不會,死掉了…也沒有人知道?
直到現在,我依然對醫院充滿厭惡。因為每一次到醫院,都是要「送走」一位親人,其中最深刻的就是一位與我沒有血緣關係、卻比手足更親的兒時玩伴-------皓哥哥。
有人說,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也有人說,逝世的人所留存的,就是別人對他的回憶。年幼的我常聽到媽媽說,公公去了天上,變了星星看著我長大。現在想來不禁覺得荒謬,可是那時的我卻深信不疑,大概……這就是小孩的童真吧!
可是,在哥哥死後的一個月,我除了寂寞和傷心以外,好像再也感受不到其他感覺了。一個與自己依靠、玩樂相處了七年的人突然消失,還要你徹底遺忘他,不傷心是不可能的吧?那件事令我恨了他整整一個月,在現在想來仍是心酸的。直至哥哥的媽媽交給我一封信,我那隱忍了一個多月的淚終於決堤而出,除了內疚,亦體悟到「死亡」的概念。
父親信奉道教,道教著重「自然」,認為人生來的路早已注定,不能以凡人的力量所逆轉。對此,我頗認同。而且由於無法改變,所以更應該努力去完善、豐滿自己的人生。而死亡,也許是人的一生走到盡頭,就似戲劇落幕一樣……完結了就該離開;去尋找新的開始。
也因為這樣,在親人或朋友逝世後,不應過度沉醉於哀傷中,而應積極的繼續人生路,而且那已逝去的人也不會希望你因為他們的死而停滯不前,是不?
假如他們在天上看到你生活幸福,也可以安心地安息。
信中寫的就是類近的道理,看到信後,我感覺自己成長了很多,亦十分感謝哥哥。從信紙上微微有些歪扭的字體可以看到,他在病中亦惦記我的感受,萬分感慨地寫下這封啓蒙我的信;不止是留下了深刻的回憶,亦令我記緊了他的好。他對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尚且如此,更何況至親的家人?
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三年多,可是他的一切仍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每次喚起回憶時,他的形象都鮮明深刻。離開,有痛有恨,但亦有情。愛是無分國界、年齡的,更能跨越生死,雖然人已經,可是他們的一切,都活在親友的回憶裡,繼續延續他們的情。
即使生死相隔,人與人之間的愛和感情,都是永不止息的。
記憶中他離開的地方是一片灰白的,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翳悶的味道。經過醫院的過道,永遠都靜悄悄的,那時我常常會想︰會不會,死掉了…也沒有人知道?
直到現在,我依然對醫院充滿厭惡。因為每一次到醫院,都是要「送走」一位親人,其中最深刻的就是一位與我沒有血緣關係、卻比手足更親的兒時玩伴-------皓哥哥。
有人說,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也有人說,逝世的人所留存的,就是別人對他的回憶。年幼的我常聽到媽媽說,公公去了天上,變了星星看著我長大。現在想來不禁覺得荒謬,可是那時的我卻深信不疑,大概……這就是小孩的童真吧!
可是,在哥哥死後的一個月,我除了寂寞和傷心以外,好像再也感受不到其他感覺了。一個與自己依靠、玩樂相處了七年的人突然消失,還要你徹底遺忘他,不傷心是不可能的吧?那件事令我恨了他整整一個月,在現在想來仍是心酸的。直至哥哥的媽媽交給我一封信,我那隱忍了一個多月的淚終於決堤而出,除了內疚,亦體悟到「死亡」的概念。
父親信奉道教,道教著重「自然」,認為人生來的路早已注定,不能以凡人的力量所逆轉。對此,我頗認同。而且由於無法改變,所以更應該努力去完善、豐滿自己的人生。而死亡,也許是人的一生走到盡頭,就似戲劇落幕一樣……完結了就該離開;去尋找新的開始。
也因為這樣,在親人或朋友逝世後,不應過度沉醉於哀傷中,而應積極的繼續人生路,而且那已逝去的人也不會希望你因為他們的死而停滯不前,是不?
假如他們在天上看到你生活幸福,也可以安心地安息。
信中寫的就是類近的道理,看到信後,我感覺自己成長了很多,亦十分感謝哥哥。從信紙上微微有些歪扭的字體可以看到,他在病中亦惦記我的感受,萬分感慨地寫下這封啓蒙我的信;不止是留下了深刻的回憶,亦令我記緊了他的好。他對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尚且如此,更何況至親的家人?
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三年多,可是他的一切仍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每次喚起回憶時,他的形象都鮮明深刻。離開,有痛有恨,但亦有情。愛是無分國界、年齡的,更能跨越生死,雖然人已經,可是他們的一切,都活在親友的回憶裡,繼續延續他們的情。
即使生死相隔,人與人之間的愛和感情,都是永不止息的。